看热讯:智慧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龙志刚专栏
智慧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龙志刚专栏
作者:侯溢溢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实习生
导语
【资料图】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脚步加快,在全世界城市中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饱受“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重要载体,同样也进入了广大公众的视野。通过分析现阶段智慧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发展对策,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依据。
一、智慧园区的概念及现状
智慧园区概念
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等能力,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园区的建设、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整合,把“智慧”渗透到园区建设与运营每个细节,强化园区业务、服务和管理能力。整体来讲,智慧园区的建设围绕“以人为本,全面感知,内生发展”三大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通过个体推动社会进步,实现面向未来的数字包容,让园区中的居民生活更美好。
全面感知: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将人、物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感知与互联,形成泛在信息源,并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
内生发展:园区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并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自我适应调节、优化和完善,构成城市发展的基石。
智慧园区现状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园区正在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综合园区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内容升级,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新兴信息技术运用,强化后期运营增值服务,加快园区智慧化转型。
从园区投资规模来看,智慧园区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但智慧园区渗透率提升空间仍很大。在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的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2021年智慧园区市场规模达到2500亿以上。但我国产业园区智慧化渗透率仍有待提升,以国家高新区为例,智慧园区占比约为35%。
从空间维度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智慧园区建设发展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地区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和园区产业发展现状,正在加快智慧园区建设。
二、智慧园区发展痛点
垂直建设,陷入信息孤岛困局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及政策性文件相对较少,在园区信息化应用功能选择和空间布局等方面仍然缺乏整体战略上的指导和统筹规划。建设运营者易陷入“智能化系统越多,园区智能化程度越高”的错误认知,易对园区智能化系统进行简单叠加,致使信息系统间呈现简单并列关系,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系统集成度不高,互联共享难度大,为智慧园区后续发展和运营维护带来诸多难题。
智能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当前园区信息化建设以传统应用软件开发为主,5G 基站、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略显薄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较少,不符合当前园区智慧化建设要求。
顶层规划缺失,现状需求分析不足目前智慧园区顶层设计较为缺失,智慧化路径不清晰。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泛滥,没有站在园区总体高度明确建设目标和规划具体实施路径。很多项目“跟风立项”,现状需求分析不足,缺乏对园区智慧化建设基本条件的分析,缺乏针对具体产业、具体运营模式及不同用户主体智慧化建设需求的分析,盲目套用现有技术框架,智慧化产业园区千园一面。
生态支撑意识弱,环境消耗成本高
不少智慧园区重开发,轻环保,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只顾追求短期利益,不考虑或较少考虑环境消耗成本。在短期利益驱动之下,舍本逐末式的项目建设层出不穷。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建筑工地防尘消尘措施跟不上,造成严重空气污染;项目开发过后,生态补偿政策没有落实,生态修复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三、智慧园区建设发展建议
推动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
智慧园区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的信息感知和处理,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园区要从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园区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入驻企业体验等方面,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园内各企业和组织共同参与,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服务系统平台,推动传统园区向智慧园区转型发展。
加强创新载体和品牌建设
加强园区创新载体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园区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形成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为辅助,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平台建设体系,推动园区载体可持续发展。同时,园区要加大品牌培育与宣传,促进企业品牌、园区品牌与城市品牌形成有效互动,着力打造品牌园区。
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发展理念
运用智慧城市理念进行新型智慧园区建设,高度应用城市化管理模式。前端以“展示+研发+生产”实现产业布局,后端以“生活+居住”构建社区,将城市功能空间有效渗透智慧园区,打造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让智慧园区生产与城市生活不再被割裂,边界逐渐模糊,产城不断融合,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互动发展。
聚焦绿色低碳循环改造
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秉承循环经济理念,按照“智能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系统构建原则,以建立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形成完整的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回收智能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结语
智慧园区的发展需要注重质量、因地制宜,着重发挥当地特色产业,加强资源共享、产业驱动,绿色共享。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有效聚合城市各类优势资源,聚集空间、人才、政策、金融、业务、平台等多种要素,让智慧园区真正变成“智慧大脑”,孵化城市创新创业企业,协助城市产业转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