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过去一年表现如何?京深豫多位专家纵论北交所丨北交所开市一周年

来源:搜狐号-大河财立方 2022-11-15 17:44:10

过去一年表现如何?京深豫多位专家纵论北交所丨北交所开市一周年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唐朝金 王磊彬 吴春波 陈诗昂 张克瑶)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如今,一年已过。对过去一年北交所的运行业内如何评价?对于北交所的未来,大家又有哪些期许?

对此,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分别联系来自学术界、业界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听他们如何评价北交所开市一周年。


(资料图片)

程凤朝:建议IPO伊始就应降低原始股东的控股比例以增强流动性

谈及北交所开市将满一周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认为,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设立北交所是建立健全多层资本市场的重要工程,有利于企业直接融资,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同时,基于现有相对完备的基础制度,北交所未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壮大,释放发展红利与制度红利。诸如即将推出的北证指数以及相应ETF产品,融资融券落地,降低交易成本等,都蕴含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如何提升北交所流动性,程凤朝认为,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市场模型和控制模型,从流动性看,市场模型股票充分流动,上市之初股份转让就没有限制。而控制模型几乎都有实控人。监管制度也规定,企业IPO后,实际控制人的股份要锁定三年,三年后减持有很多限制。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有实控人、大股东,“因而建议国家立法部门,从制度上作出创新,IPO伊始就要降低原始股东的控股比例,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对计划登陆北交所的企业有哪些建议?程凤朝表示,上市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然而上市必须要达成“六性”要求,即上市题材的合理性、上市主体的合法性、上市资格的独立性、上市之后的成长性、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张鹏:聚集“专精特新”,北交所服务创新能力持续提高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关键一环,北交所一年来的平稳运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解决中小企业广泛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将广大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切实转化为风险溢价交给资本市场解决,这对挖掘创新专业性多样性、发挥创新外溢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北交所的平稳运行,加快了新三板优质企业转板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层间转换,不断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说。

张鹏表示,从宏观角度看,北交所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集聚效应形成和培育壮大创新发展新动力。

从产业中观角度看,北交所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供助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从微观角度看,北交所上市公司由于“专精特新”特质和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其发展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成长性是底色和特色所在。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和研发强度高。另外,北交所整体估值水平较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估值相配性较高。

张鹏表示,从运行一年的情况来看,北交所仍需继续优化上市程序,全面推行注册制,在以质量求根本的基础上,推进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同时,北交所还需在支持早、新和小企业上下足功夫,为北交所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优聚场所创造条件。另外,北交所还要加强监管和让投资者树立风险意识,不断输出和架构资本市场风险和安全意识。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人民对高质量资本市场的期许也很高。北交所运行一年,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锻造韧性、强大生命力的微观主体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未来北交所发展更应以服务中小企业、激励差异性创新和法治化、市场化理念的显著标签和特征出现在人们视野,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助手’、投资者可信赖的‘护手’和支持国家创新发展的‘能手’。”张鹏表示。

黄卓:解决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数字金融或是重要抓手

“开市一年来,北交所取得了诸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全球金融、政治不确定性持续冲击,市场预期持续走弱为背景的,因此,北交所能够坚持定位,取得这样的开局还是不错的。”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长聘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卓表示。

黄卓谈到,北交所开市一年来,一批规模偏小、概念超前、投资风险较高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有了在主板上市的可能与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是极大的制度创新,这对于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亦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更是一种战略创新。

在谈到北交所未来的发展时,黄卓表示,服务于创新意味着北交所自身发展也需创新,最终解决创新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可能是一个重要抓手。

他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难以降低。“数字金融领域已有相对成熟的利用大数据做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践,未来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大科技信贷’业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进行大规模信用风险评估,目前几家新型互联网银行的不良率明显低于传统银行同类贷款。”黄卓表示。

因此,黄卓建议,北交所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将大数据信用风险评估的思路应用到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投资分析、估值和融资过程中,发展类似大数据投资银行的模式,降低中小科技企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杨德龙:北交所总体运行平稳,未来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北交所的开市确实有力支持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11月11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来,总体运行平稳,不管是新上市的北交所企业,还是精选层迁移至北交所的上市企业,在发展方面多有不俗的表现。

“去年开市以来,北交所成交量也呈现出逐步放大的趋势,虽然目前的流动性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逐步改善,未来十分可期。”杨德龙表示。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北交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显著的政策红利,特别是随着一些代表经济创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入北交所,北交所的力量也将会持续增加、壮大。”杨德龙认为,北交所未来发展定位可能还是以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切实支持新经济发展。

杨德龙表示,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不管是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还是资本市场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北交所未来的发展都非常值得期待。

邓淑斌:北交所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有主动性的融资渠道

“北交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一方面,通过构建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到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强化各市场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契合中小企业特点、更加包容精准的制度体系,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有主动性的融资渠道。

邓淑斌认为,北交所的未来发展仍然是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和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功能定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可从如下几方面加快自身发展: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建立健全挂牌准入、持续监管、上市审核全链条衔接的直联审核机制,提升上市效率,稳步扩大市场规模。

二是,聚焦合格投资者培育和市场生态培育,做好投资者入市的各项服务工作,持续完善交易机制,积极推动公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调研投资挂牌上市公司,牵头组织形式多样的行业交流和职业培训,培育专注于全链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品中介、特色中介,提升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的占比。

三是,创新金融工具,丰富融资品种,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业务细分、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融资品种。

四是,围绕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的协同作用和统筹发展作用,为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初期规范、上市规范和公司治理完善提供更精准服务支持,为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张开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北交所竞争力

在中泰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深圳投行总部董事总经理张开军看来,这一年来,市场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对北交所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大量优质企业考虑在北交所上市。

二、北交所自身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上市审核平稳推进,申报企业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123家,合计市值约2000亿元,在审项目80余家,后备企业数量巨大。

三、北交所公司治理不断提升,交易所监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四、投资者大幅增加,参与北交所热情大幅提升。

由于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且北交所的投资人数量和结构与沪深交易所还有一定差距,导致短期看交易的流动性相对其他板块偏弱。

“我们要面向未来去看北交所流动性问题,随着上市企业规模数量的增加,优质企业的增多和板块上市公司自身业务规模的增长,未来北交所的公司受到资金关注度必然会提升,并且随着赚钱效益的体现,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未来北交所的流动性会持续改善。”张开军说。

对于北交所未来发展,张开军也提出三点期许:一、希望北交所能够继续扶持更多优质中小科技企业实现上市融资,保持一定的审核“包容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从投资人门槛、交易制度、融资制度等多方面给与市场主体充分支持,增强板块竞争力;三、适当压缩挂牌上市到北交所上市间隔时间,减少上市等待期。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