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察:盘点2022,A股这一年

来源:搜狐号-大河财立方 2022-12-27 15:41:03

盘点2022,A股这一年

编者按 | 壬寅年末,2022即将收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此年终岁末之际,大河财立方推出“盘点2022”系列策划报道,带你一起回望A股和豫股的2022。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唐朝金】随着2022年进入最后一周,A股的2022年也将正式走进历史。

回首一年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冠反复的情况,A股在2022年经历先跌后涨、再跌再涨的反复震荡下行局面,不少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与二级市场股价遭到“双杀”。

但同时也要看到,经过三十多年努力,在注册制的推动下,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年内融资规模也实现新高。此外,随着强制退市的实施,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正在迈入新阶段。

上证年内下跌15% ,白马股继续缩水

对于即将过去的2022年来说,由于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已经连续收获年线“三连阳”的A股,在2022年大概率要以“绿”收尾。

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从3649.15点开局,此后一路走低,至4月28日创下年内新低2863.65点。这之后,上证综指强势反弹,但在7月之后,又进入下跌区间,并多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

截至12月26日收盘,上证综指收3065.56点,同年初相比下跌15.99%。而这也意味着自2019年以来,上证综指已经连续三年收获大阳线的局面正式打破。同时,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年内累计下跌26.55%和30.67%。

在大盘震荡下行的背景下,行业板块的走势也难言开心。

截至12月20日,A股年内仅有7个行业实现上涨(去年全年有20个行业上涨),且没有一个板块涨幅超20%。涨幅最高的是家用电器行业,累计涨幅19.83%,其中,小家电板块贡献最大,涨幅达121.93%。煤炭行业、社会服务行业涨幅分别为12.54%、9.48%。

从个股表现来看,截至12月20日,A股年内实现上涨的股票共有1253只,占整个A股总量的24.85%。其中,市值低于500亿元的个股有551只,占比43.97%;市值超千亿的股票仅有33只,占比2.63%。

不难看出,成长风格的公司股价表现更为出色。2022年A股十大牛股中,北交所上市的倍益康排名第一,年内涨幅达2718.69%;其次是弘业期货,涨幅为445.15%;绿康生化涨幅为330.64%,位列第三。

截至12月26日,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依然是贵州茅台,为2.15万亿元,不过其市值年内已跌去15.44%,与第二名工商银行(1.44万亿元)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贵州茅台仍是A股最贵的股票,12月20日收盘价为1715元/股,第二名则是科创板大牛股禾迈股份,为858.91元/股。

A股突破5000家,融资规模创新高

11月22日,A股迎来历史时刻。

这一天,随着鼎泰高科、矩阵股份这两只新股登陆深交所,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总市值已突破85万亿元。

从整个A股全年的数据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A股市场推动完善多元融资支持机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IPO融资规模创出历史新高,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成为年内IPO融资的主力军。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15964.82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下降10.04%。其中,年内共有416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不包括转板及重组并购的4家公司)融资额达5780.49亿元,与2021年全年的522家IPO融资额5426.43亿元相比上升6.52%,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今年A股最大单IPO为中国移动回A,单笔募资额度达到519.81亿元。

此外,2022年内,A股共有335家公司增发融资额达6748.63亿元,与2021年全年相比下降24.86%;年内共有9家公司实施配股融资额为615.26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长24.71%。

从行业上看,融资规模最高的行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的主力,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上述年内首发上市的406家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达325家,占比超过八成。在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约九成,相关融资额合计达2415.18亿元,占比98.09%。从各大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A股IPO市场的主力。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143只新股和119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超过六成。按融资额计算,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以2462.12亿元和1755.72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位,占A股总融资额的73.5%。

根据普华永道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A股IPO融资额位居全球股市之首,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韧性、众多科技企业的脱颖而出以及鼓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公司回归A股。

此外,注册制改革是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普华永道预计,2023全年A股市场IPO数量将达400~460家,全年融资额有望再创新高,达到5900亿元~6520亿元。

强制退市数量翻倍,A股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2年,随着注册制的深入实施,强制退市成为这一年A股的热词。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6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实施摘牌退市,这一数据较去年足足翻了一番。

需要说明的是,自2019年以来,A股“只进不退”的局面打破以来,退市上市公司的数量连年增长,2019到2021年退市数量分别为10、16、23家。

从2022年退市的公司原因来看,多数企业退市是因为经营恶化,2021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也有部分企业因年报难产及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有关。

退市的企业中,*ST数知、*ST当代等退市原因均提到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济堂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年年度报告;*ST金泰最近一个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亏损。

随着注册制的实施,这一数据有望继续扩大。根据wind数据显示,若按三季度数据测算,有56家A股上市公司可能触发“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退市指标,35家公司可能触发“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财务类退市指标。若四季度这些企业的业绩不能快速合规扭转,预计将有82家企业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为了规避退市,2021年不少濒临退市企业开始通过“突击销售”的方式提升业绩,通过资产重组方式提升公司质量,但实际结果并不理想。2021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营业收入扣除指南》,这是继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从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违法类四个方面推出更严格的退市新规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明确财务类退市指标中营业收入具体扣除事项,提升财务类退市指标可执行性,落实落细退市新规。防止“壳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促进市场出清,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另外,证监会已于2022年11月末制定下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也将深化退市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在出口端,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创新高!年内超1100家上市公司拟回购股份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市场整体跌幅较大,公司股价也出现明显下跌时,A股往往能掀起一波回购潮。

今年也不例外。随着大盘震荡下行,从今年年初以来,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热情就持续高涨。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超11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按回购金额上限计算,拟回购规模超1600亿元。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回购方案实施也在加快。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12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进展或回购完成公告,累计回购金额近1600亿元,并创下历史之最。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招商蛇口、荣盛石化、宝钢股份、美的集团、京东方A、顺丰控股、中国联通、恒力石化等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超20亿元。中国石化、比亚迪、巨人网络、中联重科、上汽集团、三六零、海尔智家、海康威视等多家公司回购金额在10亿元以上。

位居年内回购预案规模首位的美的集团可谓是A股的“回购王”,自2018年以来,美的集团曾多次对公司股票进行大额回购。2021年2月,美的集团启动上限高达140亿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为A股史上的最大回购案。不过,回购结果显示,美的集团累计回购了9999.99万股,最高成交价为95.6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0.29元/股,支付总金额为86.64亿元,与140亿元的上限相差较远。

除个别情况外,多数公司在股票回购预案发布后,往往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公司估值也能得到明显提升。从整体来看,A股回购潮主要集中于阶段性底部或估值大幅下跌时期,短时间内对市场信心提振作用明显。中长期看,据国盛证券研究,在上市公司回购预案半年后、一年后分别达到3.08%、5.02%的超额收益,这也意味着公司回购对股价的确具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

对于今年上市公司的回购热情,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肖玉航表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自身价值、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公司回购股份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近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频频,也侧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区间。

展望2023,机构投资者认为慢牛正在回归

随着时间进入2022年最后一周,各大机构先后公布了对于2023年的A股预测。从目前的预测来看,多数机构给出的预测谨慎乐观,多家机构预计未来一年国内将会保持宽松的流动性,A股整体偏低的估值叠加较强的经济修复动力在这种环境下,慢牛行情或会回归。

光大证券年度策略报告认为,即使当前市场已经有所反弹,但A股资产价格仍然相对偏低,盈利修复会是支撑市场最核心的动力,叠加信用修复与微观资金的流入,市场上行将会有较高确定性。

兴业证券则表示,2023年,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有望改善;伴随着增量资金信心的逐步恢复,A股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

光大证券也认为,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经济与企业盈利或许都将出现实质性改善,届时市场会有更大投资机会。

此外,中信证券也认为,2022年11月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改善市场风险偏好;预计2023年3月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逐步升值,A股有望震荡回升。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哪些行业的投资机会更大呢?

前海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2023年随着我国经济面逐季回升,全年GDP有望重回5%以上,市场担忧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将得到有效化解,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健有力,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积极,推动经济复苏。从投资方向来看,预计消费、新能源和科技互联网三大方向依然是经济转型最受益的三大方向,在2023年有望出现轮番表现的走势。

而华泰证券郑州相关分析师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则表示,2023年A股有望从重视龙头、高现金流的投资思路,向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安全发展、高端制造、硬科技、专精特新5个关键词构建的新选股思路转变。投资者可重点布局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军工等方向。

见习编辑:杨萨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中国资本市场 创业板指 融资规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