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快评 | 投资失利时,小心被二次“收割”⑮

来源:搜狐号-大河财立方 2023-10-18 11:16:22

立方快评 | 投资失利时,小心被二次“收割”⑮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 徐兵

投资失利,是否陷入绝望?惊喜发现有“清退回款”途径,是否又燃起希望?当心,这可能是诈骗新套路!


(资料图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网络投资平台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伴随这一新兴理财方式,也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心理,设计出各种骗局,导致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还不算,一些诈骗分子又开始利用投资者维权心切的心理实施二次“收割”。

案例发生在广东,主人公陈某是该地区的居民。陈某在网络上投资了一家“爆雷”的金融平台,遭受了重大损失。陈某意外收到一份快递,里面是一份关于公布投资理财平台网贷风险专项整治第八批网贷风险清退机构名单的通知。通知中提到陈某之前投资的金融平台可以进行资金清退事宜。陈某一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但看到群聊中的一些群员成功返款的转账截图后,便大意相信了。

这个骗局的运作方式是:诈骗分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爆雷”投资平台的用户信息,伪造文件或者公告,冒充投资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发送短信、电子邮件、寄送告知书等方式,告知平台用户公司正在组织办理“清退回款”手续,让大家尽快加入QQ或微信群操作。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维权心切、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将其拉进组建好的退款群,通过群员(托)在群聊中散布虚假的成功返款截图编造“成功案例”,使受害人信以为真,放下戒备心。

然后,诈骗分子以回款需要缴纳税款、充值兑充金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向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当受害人要提现资金时,便会收到“客服”私信或虚假网站的系统提示,提示其操作出错,并以“修复”为由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最终遭遇二次诈骗。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投资诈骗案例。首先,诈骗分子利用了受害人的维权心理。许多投资者在投资平台出现问题后往往感到无助和焦虑,希望能够尽快挽回损失。这种心理状态使得诈骗分子有机可乘,通过虚假的清退通知和操作指引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其次,诈骗分子利用了社交媒体和通信工具的匿名性特点。在本案中,诈骗分子通过快递、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要求受害人加入QQ、微信群进行操作。这些通讯方式具有匿名性和难以追踪的特点,使得诈骗分子可以轻易地逃避监管和法律追究。

此外,诈骗分子还利用受害人的信任心理。在本案中,诈骗分子冒充投资平台工作人员,让受害人误以为他们可以信任这些所谓的“客服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往往容易受到欺骗,对诈骗分子失去警惕性,最终导致遭受更大的损失。

针对这种网络投资诈骗,又该如何防范呢?

一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投资平台出现问题后,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信陌生人发送的短信、邮件等消息。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了解真正的清退政策和操作流程。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账户安全,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二是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投资者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在本案中,如果受害人能够仔细核查消息来源和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疑点并进行核实,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因此,投资者应该加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不可靠的消息来源。

三是加强监管和法律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络投资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权途径。如果发现自己遭遇诈骗,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相关证据。

总之,网络投资诈骗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了防范这种骗局的发生,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责编:任浩鹏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