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融与科技融合的高素质团队 当前简讯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3-05-22 08:45:16

只有正视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规律,选得对、育得快、用得准、留得住,才能打造出一支“懂业务、通技术”的金融科技相互融合的高素质团队,才能打赢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这场硬仗。

□吴海德

数字化时代,大潮奔涌。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答题而是必做题。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精耕细作,才能有赋能,才能有创新,才能有颠覆,这决定了在未来的赛道上是否能够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赢得未来的激烈竞争。金融行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如何选得对、育得快、用得准、留得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选得对:专业互补融合是关键

金融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改造升级传统金融业务流程,创造出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产出以往电子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无法实现的巨大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既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熟悉现代科技的人才,更需要能够将现代科技融入金融业务的人才,还需要能够在复杂的数字化进程中,统筹协调好各方资源做好技术管理的人才。从队伍结构角度看,需要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三类人才的有机组合,实现金融、科技的双向融合、双线作战。

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金融业务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已经基本健全,但数字化转型是涉及企业战略、组织架构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金融与科技毕竟是两个领域,传统的金融行业管理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数字化转型的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此外,现有存量的大部分人员并不完全具备数字技术应用、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所以需要从中遴选具有终身学习意愿、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金融专业人员担任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应用岗位,发挥他们深耕金融领域多年的优势,与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科技人员一起形成专业互补的组合,协同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对于近年来新成立的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管理、应用、技术三种人才已经是“标配”。在人才队伍比例方面,没有从事过金融业务的科技类人才比重较大,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更注重遴选出有“科技+金融”两个领域工作经历的复合型人才,来弥补纯科技背景人员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缺失、合规意识薄弱的短板。

育得快:提供快速成长的舞台

金融专业人员深耕金融行业多年,熟知金融业务的本质,熟悉现有的金融业务流程,具备了一些IT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他们长期职业生涯积累的经验,也是安身立命的本事。

进入数字化阶段,原有的业务流程、方法工具将被数字化重构升级。例如,传统的信贷领域通过评估抵押物价值来评估风险的高低,从而决定是否放贷,放多少额度的贷。经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数字技术化重构升级后,风险评估更加可量化,方式手段更加多元化,效率也成倍提升。因此,金融专业人员对技术的认知需要持续迭代,应跳出原有思维限制,掌握技术的底层原理、适用场景,充分运用成熟的技术、丰富的数据,创新产出新模式、新产品,金融机构应为他们提供体系性的科技专题培训机会,让他们专门从事应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金融流程、创新全新金融产品的工作,运用“金融创新思维+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出高价值的爆款产品,让具有强烈创新意愿的金融专业人员脱颖而出。

同时,大批科技专业人才加快进入金融行业,亟须补齐金融知识短板。特别是他们对于金融行业风险的理解还不全面,需要着重加深对行业风险的认知。同时,科技人员往往手里有好的技术,却找不到适合技术应用的场景。因此,金融机构应为他们提供系统化的金融知识培训,掌握金融行业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在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为科技人员提供技术应用先行先试的机会,让硬核科技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育得快的目标,是让金融专业人员、科技专业人员都能在数字化转型实战中快速成长,向“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转型。

用得准:建立数字化转型“集团军”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发展过程,数字化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具备的。金融机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更要建立成建制的“集团军”,依靠科学的战略战术、高效的团队协作赢得胜利。

建立数字化转型“指挥部”。从数字化管理人才群体中,寻找对数字化趋势和行业发展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员担任“指挥部”的指挥长、参谋长角色。指挥长要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运筹帷幄、长远布局,制定出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针,参谋长要结合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字化转型的作战图,以数字化领导力来推动组织人员的协作和战略规划的落地。

建立数字化转型“特种部队”。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就无法创造新价值、新模式,然而金融机构组织架构、团队协作、企业文化对创新都存在制约。因此,需要建立专职创新的创新实验室、产品孵化团队等“特种部队”,让数字化应用人才成为组织内的“鲇鱼”,打破固有流程、部门墙,快速精准地实现创新落地,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同时,促进企业整体数字化能力提升,管理流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

建立数字化转型“兵工厂”“军需处”。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驱动力来自更加先进的数字技术、更加丰富的数据。技术像武器一样,需要持续更新迭代、提升性能,数据像军需品一样,需要确保充足供应,因此金融机构要将数字化技术人才聚集在一起,坐镇后方保障供给,聚焦专业化方向,发挥集群化、规模化优势,为数字化转型前线“特种部队”提供可共享复用的技术工具、数据资源。

留得住:尊重科技人才的诉求

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人才引入,吸纳了很多新生力量,同时流动性也较大。一方面对科技人才求贤若渴,大规模引进,另一方面是留不住科技人才,大规模流出,根源到底在哪儿?

究其原因,是对科技人才的诉求认知不够。

科技人才喜欢创造,喜欢探索,喜欢内在驱动,喜欢简单高效,喜欢做高价值的工作,尊崇“极客精神”。唯有在一个这样的土壤中,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而传统金融企业强调合规,强调流程,强调层级,强调考核,这种高度强调“自上而下”的文化限制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解决之道在于,充分了解科技人才的诉求,简化金融机构固有的层层汇报机制,缩短汇报路径,减少决策层级,让真正懂技术的人来决策,增加话语权,从KPI量化数据考核导向转变为OKR结果导向,客观衡量科技创新应用的价值,营造鼓励探索、允许试错、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这些组合拳,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施展拳脚的舞台。

(作者系金融科技从业者,二十年银行IT老兵,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关键词:

相关新闻